当前位置:赋力文档网 > 专题范文>公文范文> 正文

侗家腌鱼香

发表于:2022-12-11 17:05:04 来源:网友投稿

也许,最热爱鱼的民族,就是侗族了。

侗族是少数民族,相传源于古代的越人,现主要分布在广西、湖南和贵州,以农业为主,兼营林木,擅长种植水稻,形成了稻田养鱼的有机共生农业模式。

鱼,被侗族认为是水稻的保护神, 甚至把鱼当作禾魂来敬。在侗族地区,处处可见鱼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鱼图腾和鱼文化。

在侗族的饮食文化之中,把鱼腌起来吃,是一种神奇的吃法。

春天三月,在蒙蒙细雨之中,布谷鸟殷切地叫唤声一声接一声,催个不停。农民们便知道,下秧的时间到了。于是,他们头戴斗笠,身披蓑衣,赶着水牛,下田翻耕。田土本就肥沃,又一直养着水,并不需要精细的耕犁。接着,男男女女下田,一行一行地插秧,像在画有行距的稿纸上书写诗行。

把秧插完,下一件大事,就是撒鱼苗。一般以鲤鱼为主,也有草鱼和鲫鱼。为了防止鱼游跑, 须用编制的竹器在稻田的进出水口搞好排水和拦鱼,还要在稻田的中央围一个小塘,有的又在小塘上方建一个小棚, 供鱼儿栖息和避敌。有的住房和猪圈牛圈也建在入水口的上方,以排泄人畜粪便入肥和喂鱼。

就这样,随着水稻的生长,鱼儿吃着粪便和虫草,一边拱梳着泥巴,一直到了秋天。

这时候,秋收一结束,马上就放水捉鱼来腌了。

经过三个季节的喂养,鱼儿已长到巴掌大。先选出合适的,放进木桶或水缸,以清水漂几天,让它们吐出所有的渣滓。一条条捉出,在砧板上用菜刀拍晕,于鱼尾寸把处切一个口子,顺着背脊割开,直到把鱼头破开,而使其下部相连,掏空内脏,用盐巴把鱼的里外抹遍抹透,甚至还要尽量把盐搓进鱼肉中去。喷些米酒,放置几天,待盐分和酒气浸透鱼肉。接着制作腌糟:用掺有红辣椒粉、生姜丝、五香粉(花椒、肉桂、八角、丁香、小茴香籽混合而成)、甜酒糟等制成的佐料,再拌以糯米饭发酵而成。把腌糟均匀抹遍鱼的内外,放入杉木桶或陶器坛子,桶坛底层先垫腌糟,再放鱼,一层鱼一层腌糟,层层叠叠,最后以腌糟覆盖。腌完,即用干燥的糯稻草铺于其上(主要是吸湿),再闭合上圆形盖板,密封,使其空气隔绝,充分发酵。最后,还要上压一块沉重的石头。

几个月后,等看到渗出汁水,闻得香味,就可以开来食用了。当然,放置的时间越长,发酵就越好,味道也就越妙。据说,有放三五年之上,甚至放二十年也不腐败,色泽仍是红润,喷香扑鼻,像美酒,像仙药了。

取出来的腌鱼即可食用。在乡村,人们上山砍柴或下田耕种,或孩童上学,或外出赶场走亲访友,总喜欢带上几块腌鱼,当菜吃,甚至是充饥。无论怎样地馋得慌饿得紧,只要尝上一砣腌鱼,问题就会解决许多。当然,也不可能狼吞虎咽,因为腌鱼尽管味美,却又咸又辣又酸又甜,得慢嚼细咽,吃几片两砣,就会够味知足了。

当然,也可以架火来烤来煎,尤其是在野外,踏着清秋,你和恋人游玩唱歌,瞅到火苗吱吱地响,望着外焦内红、皮脆骨酥的鱼,品尝莫名的奇妙滋味,你会觉得,秋天醉了,爱情熟了。

甚至,当你病后初愈,当你失意不快,心情灰暗郁闷,茶饭不思,日渐消瘦之时,如果给你摆上一条陈年腌鱼,那鲜红的色泽,会令你黯淡的眼眸为之一亮;那奇异的复合之香,将使你的嘴巴流出口水。顿时,你精神大振,食欲大增,心情大变,像脱胎换骨成了另一个人。很快,你会发觉自己刚才多傻呀,从一条鱼中就可以品鉴出生命的价值,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地活着?

以前,由于交通阻塞缺乏交往,加之鱼少不够吃,侗民们只是自己食用,当成难得的美味佳肴,基本上是在过年过节或待客用。但现在,随时可做,随时可吃,甚至当成了民族特色品牌四处推介。

很早,我就吃到了腌鱼,全是买的、送的,似乎都不够正味,在我的家乡天柱县,由于靠近湘西,汉化得很厉害,我们很多侗人,都不会讲侗话了,更少穿侗族服装。自然,做的腌鱼也成了“旁门左道”。

这个春节,母亲去侗都黎平县城,走访她的妹妹,学会了正宗的腌鱼制作。回到家,给我们带来了十多条腌鱼。我们又将其贮藏进一个坛罐。我舍不得大吃大嚼,更舍不得随便待客,便嘱咐妻子,还是慢慢享受吧,一年一条。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