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对60年来我国经济的发展与新中国诞生前1000年时的情况作了分析对比,同时与西方国家的历史和现实作了对比,结论是社会主义制度带来了中国的发展变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是我国进一步繁荣强大,走向民族复兴的根本保证。
关键词:千年史;新中国60年;社会主义;中华民族复兴
中图分类号:A849.1;D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194(2009)05—0004—08
新中国60年,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扬眉吐气的60年,是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障碍,自强不息,顽强奋进,改变自己落后面貌的60年。对于我国的发展变化,可以用12个字来概括:极不平凡,光彩夺目,来之不易。
60年来我国的发展变化是多方面的、全方位的、带根本性的,表现在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科技进步、人民生活水平和精神面貌提高以及社会全面发展等多个方面。但最重要的变化是生产力的发展变化。生产力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根本标志,也是其他方面发展变化的基础。
我国60年来的发展变化不是偶然的。有比较才有鉴别。把中国放到历史进程和世界范围中作总体比较,才能看出我国发展的整体面貌、内在规律和重大意义,同时也告诉我们今后应坚持什么,反对什么,以及应注意防止些什么。
一、60年的发展超过以往千年发展的总和
1949年,我国的社会生产总值为557亿元,国民收入为358亿元。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达24.9万亿元,2008年超过30万亿元。按可比价格匡算,2007年的国内生产总值比1949年的国民收入约增长69.7倍,比1949年的社会总产值约增长44.7倍。我国经济总量在世界经济总量中所居位置,由建国初期的10位以后上升到1978年的第11位,2007年的第4位,现在的第3位;外汇储备由1978年的第40位上升到第1位;货物进出口总额由1978年的第29位上升到第3位;200多种主要工业品和主要农产品总产量已多年居世界首位。由于经济总量的增长和经济结构的改善,我国已由一个“一穷二白”、贫困落后、多数人不得温饱的国家,发展成为主要工农业品供求基本平衡,人民生活明显提高,走向逐步实现全面小康的国家。固然,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体生产力水平仍低,经济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不平衡,人均收入水平仍处在世界100多位,发展中存在大量问题和矛盾需要解决,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任重道远,但我国已奠定了进一步发展的坚实基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国进一步繁荣壮大,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无疑的。
我国60年来的发展变化意味着什么呢?孤立地看,不大容易看清楚它的意义,把它放到历史和现实中作纵向和横向比较分析,才能够比较清晰地显示它的位置和意义。让我们先对建国以来我国的发展与建国前几个时期作比较。这里作三种比较。一是将建国后的发展变化与建国129年前(1820~1949)的发展情况比。1840年鸦片战争,中国遭受帝国主义侵略,进入半封建半殖民社会。从这时开始到1949年新中国建立前的上百年间,我国人民不仅遭受封建主义的剥削和压迫,而且加上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陷入最深重的苦难。二是与300年前的1700年(1700~1870)比。此间号称康乾盛世,经济发展相对较快。经济占世界经济总量的1/4~1/3,居世界首位。三是与500年前的1500年(1000~1500)比。公元1000~1500年(宋真宗到明孝宗12年),是北宋经元到明的过渡时期,在隋唐以后,经五代十国,我国封建社会已经进入衰败时期了。这三个时期共1000年时间,有衰,有盛,又有半殖民地半封建阶段,与建国后的新中国作比较,具有可比性。
根据英国经济学家安格斯·麦迪森的统计,在公元1000年时,我国国内生产总值量是265.5亿国际元,1500年是618亿元,1600年是960亿元,1700年是828亿元,1820年是2286亿元,1870年是1897.4亿元,1913年是2413.4亿元,1949年(1950)为2399亿元。从这一统计可以看出,把1949年与129年前的1820年相比较,国内生产总值仅增加了113亿元,即仅增长了4.9%,几乎处于停滞状态。而在1820~1870年的50年间,经济是下降的,下降了17.1%。与300年前的康乾时期比:尽管通常把康乾时期说得那么好,但从1600年到1700年的100年间国内生产总值不但没有增长,反而下降了14%,乾隆时国内生产总值有所上升,但增长的幅度有限,1600~1820年的220年内仅增长了1.3倍,年均仅增长O.41%。与500年前宋明时期比:1000~1500年的500年内国内生产总值仅增长了1.3倍,年平均增长率为0.17%,也接近于停滞状态。
建国前的1000年中,我国经济有两个增长较快的时期,一是1500~1820年,年平均增长O.41%;二是1870年~1913年,年平均增长O.56%,也不到1%,这样的增长速度几乎近于零增长,或者说是处于基本停滞发展状态;而相当长的时期不但没有增长,而是下降的,其中1820~1870年每年平均下降O.37%,1913~1949年平均每年下降O.02%。在1000~1949年的949年中,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8倍,年平均增长速度低于O.5%。旧制度阻碍经济发展的状态跃然纸上。推翻了旧制度,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后,我国的经济才快速发展起来。建国后,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从1949年的358亿元,增长到2005年的18.23万亿元、2007年的24.9万亿元,年平均增长11.5%,是近千年来增长速度最快的。这60年来的年平均增长速度,比建国前的80年(1500—1820)高27倍,比1500年前的500年(1000~1500)高66.6倍。
经济增长速度的变化,意味着经济规模、实力和人均拥有的经济量的变化。建国以来国民生产总值平均的高速增长,带来了我国经济总规模和总体实力的增长以及人均拥有经济总量的增长。目前我国按可比价格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约比90年前的1913年大220.8倍,比185年前的1820年大233.2倍,比300年前的1700年大645.7倍。换句话说,目前半天的经济产量就相当于1700年时全年的产量,1天半的产量相当于1820年全年的产量,5天的产量相当于1949年全年的产量。建国后60年的经济增长量远远超过建国前1000年的增长量。
人均经济总量决定于经济总量和人口数量。经济总量增长速度高于人口增长速度,人均经济量就会增长。由于建国以来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增长快,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