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音乐课堂教学中,有效的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但是,缺乏精心策划,偏离教学目标,脱离教学内容,只图热闹,不求实效的浮华活动,严重影响了教学。
关键词:音乐教学活动设计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5(c)-0255-02
“刚才我们一起聆听了三个音乐片段,下面让我们一起完整聆听音乐,老师给每组组长发几张小卡片,当你们听到你们组的音乐主题时,请组长上台贴上小卡片……”
在音乐优质课评比中,我与这智慧而激情的教学活动相遇,当我看到学生们兴致勃勃而又准确无误地贴完卡片,那些不同色彩不同主题的卡片悄然无声地呈现出《卡门序曲》回旋曲式的结构时,不禁为施教老师大胆而有效的预设活动叫好。在这个活动中,音乐的主题用乐谱和图谱的形式出现都是非常恰当的,而且图谱是根据学生事先的教学活动来进行设计的,这样的活动,已经是在吃透了音乐,并紧扣音乐的情况下进行设计的,实践证明,学生最后记住了这些主题,也理解了作品的回旋曲式结构,达到了教学目标。
这些年来,随着新课程的深入展开,那种以教师为主的“一言堂”教学模式所引发的教学低效已渐渐引起了广大教师的思索和重视,可代而替之的,我们看到的却是那些“看上去很美”的“表演课堂”。很多教师单纯地把课堂的活动设计理解为“学生表演活动”或者“游戏活动”等,就音乐学科而言,我们的音乐教师,基本掌握了教学活动中惯用的“表演”手法,或者说“煽情”手法,他们习惯在教学中贯穿着节奏律动、师生表演、游戏活动等,可是,出色的表演,却少有真正用音乐打动人心的乐章,说白了,这样的教学活动,中看不中用。
音乐课堂教学中的活动是一种教学艺术,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之一。有效的活动设计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启迪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起到画龙点睛之作用。活动的设计没有固定的模式,使用什么方法、采用何种形式、时机的把握都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的内容而确定,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活动的设计与执行必须是有效的”,否则会适得其反,不仅背离了活动的最初目的,还浪费了宝贵的教学时间!
那么,在具体的音乐教学过程中,我们该如何有效地设计活动呢?
1 活动的设计是能突破难点的
教学中的难点其实不能一概而论,它可能会因施教者个人风格的不同、学生学习程度的差异等而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教学难点可能因时空转换而产生理解和接纳上的难度,如聆听宗教音乐,对于听惯了现代的流行音乐的新生代来说就存在着接纳上的难度;也可能因音乐或音乐文化的深层探究而造成的学生普遍的认知和理解上的难度。因此,教师要善用直观感受、教师介绍、剖析、揭示、活动相结合等多层次的教学手段,以化解难点,达到亲和、生动的教学效果。
如陕北民歌《泪蛋蛋抛在沙蒿蒿林》一课的教学,此课的难点主要集中在信天游演唱风格的把握和信天游风格特征形成的原因及深层的文化内涵,在欣赏时,教师要求学生边欣赏歌曲边在纸上画出旋律线,以感受歌曲旋律与陕北地形之间的关系。
通过聆听,大多数同学都画出了类似下面的这样简单的旋律线(如图1)。
这种直观的线条,学生能很快感受到,这条旋律线象“山脉”。
这一教学活动设计的有效性毋庸置疑,这条旋律线确实象山脉,它就是一张典型的陕北地形图,用这一清晰的旋律线来说明陕北民歌的特点与风格再准确不过了。从音乐艺术的人地关系来理解,可以看出,音乐艺术的特点与地理环境的相关联系:陕北黄土高原沟壑峁梁,凹凸不平的地貌特征与民歌起伏跌宕的旋律形成了一种奇妙的对应关系,歌曲的情感中传达着一种高原所特有的美感。旋律高亢嘹亮,开阔起伏,舒展自由,蓝天下一望无垠的黄土高原清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那“山”是如此之高,那“沟”是如此之深,体现了“拉话话”之艰难,拉不上话话只能招一招手,表现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受到地理条件的阻碍,特别是相恋中的年轻人无法自由见面、无法自由交流的那种无奈之举。此情此景为歌曲《泪蛋蛋抛在沙蒿蒿林》歌唱教学打下了良好的情感基石,整个课堂充满紧凑而积极的学习气氛,在这样的气氛中学习,学生会感到新鲜、多样、有趣、有意义,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力,还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整个课堂教学效果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2 活动的设计是能体现多维感悟的
但凡一堂好的音乐课,应该是带点人文味,能引发学生多维感悟的。有的音乐课,初看时满目繁花、流光溢彩,但细细体会,则味同嚼蜡,整个感觉就是缺乏内涵、缺乏品位。而那些透着浓浓文化气息,能体现多维感悟的音乐课,则常常灵气勃发、灵光闪现,或在教学设计上别出心裁、或在音乐感悟上独具慧眼、或在活动设计上另辟蹊径。
比如,《伏尔加船夫曲》是一首流传很广的俄罗斯民歌,歌曲所表现的内容与俄罗斯大师列宾的油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一脉相承。它深刻地揭示了这样一个主题:在沙皇统治下的俄国人民群众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他们忍辱负重,却饥寒交迫。因此,他们以坚忍不拔的精神,担负起历史所赋予的重任,踏平世界的不平路,对着太阳唱起歌。著名的男低音歌唱家夏里亚宾的演唱,渲染出歌曲忧郁、深沉的基本格调。可是,面对这样一首深沉坚毅的歌曲,有些老师却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活动。
教师把一根拔河绳拴在钢琴上,挑选十多名男生。这些学生一上台,教室就开始热闹起来,台上的男生很兴奋,一个个拿起大绳在比划着拔河的神态,在站位的安排上推来推去,由于绳子很长,有的人居然跑到了教室的外面,还没等开始,学生就起哄地拉了起来,把钢琴拉得移动了位置,引得全班同学哄然大笑,场面几乎失控。当音乐响起,真正表演的时候,学生还是没有按照老师的要求做出令人满意的动作……
浮华背后,该责怪的是谁?而活动的热闹背后,也必然是对歌曲《伏尔加船夫曲》中“船夫们”深切的痛苦、艰辛的无辜扭曲和歌声中透出对黑暗社会苦难生活的控诉的无知扭曲,这样的“模拟船夫拉纤”的活动设计,显然没有经过精心的设计和准备,也不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学习心理,背离了教学活动设计的原则,如果教师从列宾的油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入手,对学生进行微妙的情感传递,尔后通过对歌曲节奏、力度的变化、音区的变化等音乐素材的深入解读,去理解在这沉重的叹息声中隐藏着的社会背景及反抗力量,相信对于学生的多维感悟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活动的设计是能够寓教于乐的
课堂教学中的“活动”是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体验、实践、思考、探索、创造为基本特征的,是师生共同构建起的具有教育性、实践性、创造性的教学形式。教学活动的设计要紧扣教学任务,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同时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年龄特征和学习心理。如果教师对学生的活动控制太多,势必使其丧失活动的主体性,当然,也不能放任自流、由学生随意“瞎闹”。因此,活动设计的趣味性和有效性要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要以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为根本,不能只注重趣味而忽视了目的,一旦偏离了教学目标,脱离了教学内容,再有趣的活动也会失去意义。
曾经在名师大讲堂上听过《打字机》一课,教师将乐曲的特殊音效如打字机的打字声、铃声和换行倒机声作为教学的“兴趣点”,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指向这些“兴趣点”,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律动、图形谱、打击乐伴奏、对比欣赏等,促使学生关注音乐,引导学生参与音乐、表现音乐,将音乐转化成孩子们喜欢的各种有趣的游戏,在一次又一次的音乐体验活动中感受着作曲家独特的音乐创作魅力。尤其是她设计的音乐律动表演别具一格,准确地表现了音乐内在的情绪和内容,换句话说,视觉和听觉是统一的,使得这节课有着很大的观赏性,正如专家评价的那样:“排练好了甚至可以成为一个节目—— 音乐律动表演—— 打字机”。
其实,不管是表演活动、游戏活动、竞赛活动还是讨论活动、综合性活动,都是源于对教学的精彩预设,求的是课堂上深入学生心灵深处的生成,活动设计不好,课堂可能就会死水一潭。好的活动,犹如小品的包袱,什么内容,什么时候出现,都需要好好谋划。因此,活动的形式是“枝”,而教学目的才是“根”。
李斯特曾有论述:“音乐家生性尤其好激动而不好模仿,他们在音响中倾诉着自己命运中最敏感的秘密……艺术家们不确定性的心灵,你很难破门而入。”如果我们教师在对音乐的诠释过程中只是基于掌声的教学活动,那么,这种人为的高潮很快褪去后,我们更需要思考的是,掌声过后,该留下什么?显然,我们不愿看到的是“看上去很美”的“秀课”,而是使那些经过教师精心设计过的活动能让学生体验到参与、创新的快乐,感受到音乐的唯美所在,从而能直触学生心底。
参考文献
[1]张智斌.人文地理学中的陕南陕北民歌之比较阐释[J].中国音乐学,2006(3).
[2]唐巾媛.多元化非典型性民间音乐杂聚群落个案[D].陕西师范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