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赋力文档网 > 专题范文>公文范文> 正文

气相色谱仪在食品安全检验中的应用与维护

发表于:2022-12-08 18:45:03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 随着人们对于生活品质要求的日益提高,对于事关公众健康的食品安全检验问题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近年来,各类食品安全问题屡见于各种媒体,如何利用新技术、新方法来保证食品安全成了人们热议的问题之一。本文通过对气相色谱仪的基本原理以及特点入手,进一步阐述了其在食品安全检验中的应用与维护。

【关键词】 气相色谱仪; 食品安全检验

中图分类号 R155.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10-0135-02

所谓气相色谱法就是以固体或液体作为固定相,并以气体作为流动相,采取冲洗法柱色谱分离技术。这种方法能够通过存在于物质之间的解吸附与吸附作用来使分离复杂样品组分的操作得以实现。这种技术方法的优点在于方便快捷、样品用量少、检出限低、选择性高、分离效能高、检测灵敏度高、易掌握、技术成熟等,能够分析磷化物、硫化物、卤素等,目前已经在酿酒发酵与食品工业安全检验中被广泛应用。

1 气相色谱仪技术

作为在色谱法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分析方法之一,气相色谱法(gas chromatography,GC)就是以惰性气体为介质,向气相色谱仪中带入样品而后对其实施分析的色谱法,同时利用气相色谱组分分析液体或气体样品的一种技术。这种方法尤其适合用于易挥发性的固体、液体或是气体混合物的检测,如果所需要检验的混合物较为复杂,也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实现分离[1]。

气相色谱仪的基本原理则是:当混合物里的各个组分在某一种液体或气体流相动的带动之下,流经另外一种液体或固体固定相时,由于固定相在各组分上起到的作用力各不相同,包括吸附能力、解吸能力、溶解能力等,导致各组分滞留在固定相中的时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使混合物各组分分离得以实现。而当各组分分离后,则会随着流动相按次序在检测器系统中进行下一步非电量转换,最终得到与组分浓度形成比例关系的电子讯号,从而实现记录、计算或绘图[2]。

气相色谱法最为明显的特点就是高选择性、高分离效率以及高灵敏度等[3]。包括能够对混合物中的某一种物质形成灵敏特殊的响应,对于相近性质的异构体也能够实现分离检验;能够对浓度小于等于1 ppm的物质进行检验,检验农药残留也能够达到ppb(10-9)至ppt(10-12);通常情况下能够将分析时间控制在几分钟至几十分钟范围内,并实现自动化操作;虽然这种方法主要被用于易挥发有机物质与气体的检验分析,但在特定的条件下时,也能够对固体样品、高沸点物质进行检验分析,其应用涵盖领域包括食品工业、药物学、临床化学、环境保护、石油工业等。

通常来说,完整的气相色谱系统由检测系统与分离系统构成。其中检测系统主要就是指检测仪器,它能够把色谱流出物转化为电信号,并通过数据来记录图谱,再进行相应的数据处理步骤;而分离系统则包括色谱柱,包括毛细管柱或是填充柱、进样系统与气路系统,分离系统的核心是色谱柱。

2 气相色谱法在食品安全检验中的实际应用分析

2.1 检验农药或其他药物残留

对于日益突出的鱼类、肉类食品中残留兽药,水果、蔬菜食品中残留农药的问题,可利用气相色谱GC/ECD对有机氯农药的残留情况进行检验;气相色谱GC/NPD可对有机氮、有机磷农药的残留情况进行检验;气相色谱GC/FPD可对有机硫农药的残留情况进行检验。除此之外,气相色谱GC/FID可对虾、鱼、猪肉中的三甲胺含量进行检验。

2.2 检测丙烯酰胺、添加剂、多环芳烃含量

具备致癌性与突变性的多环芳烃是危害较为严重的食品与环境污染物,目前已知的多环芳烃就达数百种之多。在这其中,污染最为严重的就是烟熏食品多环芳烃,同时由于烟熏食品的消费者群体数量庞大,因此对烟熏食品中的多环芳烃含量进行有效的分析检测,并将相应的食品卫生标准制定出来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气相色谱GC/MS可利用其高灵敏度鉴定与高分离特点,对烟熏食品中最为常见的20多种多环芳烃实施快速分析检测。

除此之外,气相色谱GC/FID可对食品防腐添加剂,包括苯甲酸、山梨酸等的含量以及过氧化苯甲酰含量进行分析检测;气相色谱GC/ECD可对油炸食品中丙烯酰胺含量进行分析检测。

2.3 检测发酵饮料产品的风味组分

在我国酒类卫生监控指标中,白酒杂醇油、甲醇是两项重要的指标内容,相关标准GB10345与GB2757分别对两者的检验方法与含量进行了严格的规定。而气相色谱法GC/FID就能实现直接进样,同时准确、快速地将白酒中杂醇油、甲醇含量测定出来。

而对于葡萄酒、啤酒、发酵饮料来说,其风味物质与挥发性化合物则能够将产品质量状况直接反映出来。气相色谱HS-GC技术就能够对这些饮料中的硫化物等挥发性气体、有害色素、有害组分进行监控,同时通过在生产过程中检测这些化合物的变化,进而对这些饮料的生产质量进行控制,使其在发酵酿造时可能对饮料产品最终质量与味觉产生影响的问题及时被发现。

2.4 检测食品塑料袋中的有害物质

在加工食品塑料袋的过程中,厂家往往会为了使塑料的透明度、韧性、可塑性得到保证而将多种增塑剂添加其中,最为普遍、使用量最大的就是酞酸酯,其含量最高可达产品的50%之多。但是这类增塑剂却与塑料基质间并不会形成化学共价键,所以如果其与包装食品中的油脂、水等接触时会呈溶出状,溶出的数量与酞酸酯的含量成正比。酞酸酯对人或动物的影响则包括发育毒性、致癌、致突变、慢性毒性等,是广泛存在于全球范围内的化学污染物。气相色谱GC/FID则能够对塑料制品中的五种酞酸酯进行分析检测。

2.5 检测食用油脂肪酸组成与溶剂残留情况

目前我国食用油多以溶剂浸出法来实现生产,这种生产方法虽然已经脱溶处理,但仍然会有少量的溶剂残留其中,我国相关规范规定利用这种方法生产的食用油,其每公斤食用油中残留的溶剂应小于50 mg。人体如果长期接触这种溶剂,将会对皮肤屏障功能产生损伤,并使呼吸中枢产生麻醉,进而使造血功能与周围神经受到损害。气相色谱HS-GC就能够对溶剂残留在食用油中的情况进行测定,同时具有检出限低、分析时间短、分离效果好等优点。

3 气相色谱仪的维护要点分析

3.1 密封垫片

气相色谱仪气化室垫片通常是由硅胶制成的,在正常情况下能够使用达数十次。在气相色谱仪的日常维护时,则应对气化室进行定期检测并及时更换。

3.2 定期保养与检查

应对配管与气路进行定期泄漏检查,及时更换泄漏部件并做好详细记录。当发现气相色谱仪精度出现下降,则应及时处理。

3.3 定期清洗

由于在气相色谱仪的使用过程中,部分杂质、化学气体等会在部件上附着,导致色谱仪精度下降。因此,要定期对导热检测器、电极绝缘材料、前置级等关键部位时行清洗,以保证其精度。

综上所述,随着人们对于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利用气相色谱法对食品进行检测的应用前景也将越来越广泛。同时色谱技术的快速发展,灵敏度更高、选择性更好的检测器与专家系统等的联用,也从一定程度上大大开拓了气相色谱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前景,从而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为优质的食品安全检验服务,为人们将食品质量安全关把好,真正为人民群众食品质量的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曹环礼.气相色谱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J].广东化工,2009,36(8):100-101.

[2]孙洪斌.食品安全检验新技术[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5(27):52.

[3]李怀燕,王云国.食品安全检验技术概述[J].中国食物与营养,2010,20(5):9-11.

(收稿日期:2012-10-23) (编辑:何玉勤)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