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赋力文档网 > 专题范文>公文范文> 正文

创新退役军人党员服务管理模式

发表于:2022-12-06 19:45:03 来源:网友投稿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组建退役军人管理保障机构,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退役军人党员作为党员中的一个特殊群体,由于适用的政策不同,管理服务部门不同,自身情况千差万别,造成共性问题与个性问题并行,历史遗留问题与新出现的问题叠加。目前,退役军人党员服务管理工作存在四个突出问题。

一是组织建设碎片化问题突出。退役军人党员组织关系实行分类管理。对计划分配的军转干部党员,一般将其组织关系转到工作单位党组织;对退役士兵党员、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党员,一般将其组织关系转到落户地或居住地街道、乡镇党组织。组织建设具有碎片化特征,没有统一、集中的党组织进行管理指导,无法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

二是教育管理虚化、弱化问题突出。部分自主择业军转干部、自主就业退役士兵和下岗失业退役军人党员教育管理虚化、弱化问题比较突出。这些党员多数生活地不是安置地,流动性特别大,长期远离属地党组织,无法参加党支部的活动。流入地党组织无法掌握流入的退役军人党员情况,多数退役军人党员不能参加从业地党组织的组织生活。

三是制度衔接空档化问题突出。退役军人党员安置期组织关系转接有缝隙,在安置期间组织关系得不到转接,导致党员组织生活无法正常开展。部分退役军人预备党员和积极分子考察期处于断档期,失去了党组织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培养考察难落实,转正手续难办理,造成部分退役军人预备党员和积极分子考察期被动延长。

四是特殊群体游离化问题突出。部分下岗失业退役军人党员组织关系再次转接不到位。有的退役军人在下岗后与党组织失去了联系,组织关系仍然保留在原改制单位,又没有新的接收单位;有的改制单位在破产后无法查找到人事档案及组织关系,造成他们下岗失业之后无法正常参加组织生活。造成部分下岗退役军人党员成为“口袋”党员,游离于党组织的领导、管理、监督之外。

为弘扬“支部建在连上”的光荣传统,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各级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应积极探索创新退役军人党员服务管理新模式,在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上取得新突破,进一步提高退役军人党员服务管理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竖起红旗亮党徽,实现退役军人党员管理全覆盖。各级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应弘扬“支部建在连上”的光荣传统,巩固完善传统领域党支部建设,拓展建设新兴领域党支部,做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到哪里,党支部建设就要跟进到哪里,使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一是创新设置“退役军人临时党支部”。创新党支部设置形式,设置“退役军人临时党支部”,解决退役军人党员待安置期管理的“空白点”和“盲区”,做好军队转业干部和计划安排工作退役士官党员待安置期的教育管理工作,做好预备党员、积极分子教育培养工作。二是建立健全退役军人党组织体系。为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实现退役军人党员集中统一管理,必须建立健全各级退役军人党组织体系。省、市级成立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党总支,党总支书记由省、市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党组成员兼任;县级依托退役军人服务中心成立党支部,党支部书记由县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党组织负责人兼任;乡镇(街道)按照地域相邻、规模适当、便于管理的原则,依托综合服务机构成立党小组,乡镇(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党务负责人兼任党小组组长;村(社区)将退役军人党员纳入党支部管理,选派优秀退役军人党员兼职组织员。三是完善退役军人流动党员管理机制。实行流动党员报备制度,使他们“人人都在组织中,人人都在教育中”。对落实党组织关系后又外出工作、生活的退役军人党员,纳入流动党员管理,做好跟踪服务。针对长期在外有固定工作单位或居住地的,协调推动党组织关系转移。四是创新退役军人主题党日活动。发挥退役军人事务部门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作用,指导党支部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谈心交心等制度。创新主题党日活动,开展具有退役军人特色的主题教育活动,切实增强吸引力和实效性,增强退役军人的荣誉感、获得感。

筑牢阵地强堡垒,建立退役军人党员服务新平台。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于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的“五有”要求,加快推进各级服務保障体系建设,让“尊崇的职业”有实体支撑。一是加快推进“两中心两站”建设。根据《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建设与工作规范(暂行)》标准,加快推进各级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建设,打通服务退役军人的“最后一公里”。二是完善服务机构功能建设。完善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功能建设,实现退役军人党员服务管理有场所、活动娱乐有阵地、学习交流有去处,为退役军人提供就业、就医、就学、安居等一系列帮扶。将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打造成退役军人诉求反映联络站、心理情绪疏导站、政策法规宣传站。三是创建“退役军人之家”。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办公场所特别是接待退役军人的场所要体现军人的味道,把习近平总书记对军人的肯定和要求摆在醒目位置,广泛开展挂光荣牌、建光荣榜和军功章、荣誉证书巡展等活动,增强退役军人归属感、荣誉感和自豪感。

擦亮钢枪守初心,提高对退役军人党员的关心关爱力度。各级退役军人事务部门要切实提高对退役军人党员关心关爱力度,把广大退役军人的工作和生活保障好。一是建立关爱退役军人协会。建立各级关爱退役军人协会,组织社会力量关爱退役军人,推动退役军人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帮扶,发挥党委和政府关心关爱广大退役军人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做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的参谋助手。探索建立困难退役军人军属关爱基金。二是建立退役军人包联制度。进一步做好退役军人服务管理工作,建立退役军人包联制度。构建全员参与全面覆盖、上下联动、条块结合的管理格局,最大限度地解决退役军人实际困难和问题,切实维护退役军人的合法权益。三是建立退役军人荣誉激励机制。广泛宣传退役军人党员先进典型,将其纳入“中国好人”评选发布体系,开展“最美退役军人”“退役军人创业英雄榜”评选活动。四是建立退役军人党员基层培养机制。引导和支持退役军人党员从事基层工作,对政治素质好、表现优秀的退役军人党员,要及时发现和培养,把他们选拔到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中来。

戴好肩章展雄风,发挥退役军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退役军人是经济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更是宝贵的人力资源。各级退役军人事务部门要把退役军人作为宝贵人力资源开发好、使用好,鼓励支持他们投身经济社会建设,让他们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最具活力的“红色细胞”。一是发挥优秀退役军人党员的政治引领作用。培育弘扬退役军人正能量,激发弘扬退役军人的优良作风。大力宣传退役军人先进典型、先进事迹,展现退役军人永葆本色、奋发图强的优秀精神风貌,发挥优秀退役军人党员的政治引领作用。二是发挥退役军人的先锋模范作用。深入挖掘优秀退役军人党员创业先进典型,激发退役军人党员干事创业的信心和动力,引导退役军人党员立足自身特长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维护稳定等方面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作者单位:白山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推荐访问:退役 管理模式 军人 党员 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