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赋力文档网 > 专题范文>公文范文> 正文

2022求是发布重要文章《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更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心得体会

发表于:2022-08-24 19:35:04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求是发布重要文章《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更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

2022求是发布重要文章《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更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心得体会

 

 抓牢推进法治体系建设的 “三驾 马车”

 2 月 16 日出版的第 4 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更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文中强调,推进法治体系建设,重点和难点在于通过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推进法律正确实施,把“纸上的法律”变为“行动中的法律”。

 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立。“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是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新 16 字方针,是我国依法治国新阶段的“四大目标”。“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法律如何有效落实,关键在于抓牢抓实“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三驾马车”,确保法治体系建设顺利推进。

 要做到“严格执法”,胸保法律尊严权威。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点就在于保证法律严格实施,做到严格执法,确保法律的尊严、权威和价值。没有严格依法执法和规范文明执法,社会就难以有序运转,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也很难得到有效维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严格执法,重点是解决执法不规范、不严格、不透明、不文明以及不作为、乱作为等突出问题。做到严格执法就要避免和纠正选择性执法,注重加强执法监管标准化建设,消除人为因素,増强执法的公信力;就要避免和纠正恶意执法,必须“堂堂正正”“公公正正”,以正制恶,以严惩恶;就要避免和纠正暴力执法,做到执法人性化、文明化,尤其是敏感事项和涉众事项上,更要注意方式方法,把握执法“度”“量”;就要避免和纠正徇私枉法,加大对执法行为的监督,强化对执法机关和执法者的管控,真正实现秉公执法、执法为公。

 要确保强“公正司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司法公正是指司法权运作过程中各种因素达到的理想状态,是现代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统。”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牢牢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确保司法公正,司法机关就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这一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不断加强理想信念教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就要牢牢坚持司法为民这一司法工作的根本宗旨,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心中有民、时时念民,“念兹在兹”;就要不断深化司法体制改革,通过改革完善制度、规范程序,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有效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焦点热点问题。

 要推动“全民守法”,筑牢法治社会根基。人民是法治建设的主体,是法治国家的主人。依法治国的基础在基层,根基在民众。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只有人人参与的法治,全民守法才具有坚实的社会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法律要发挥作用,需要全社会信仰法律。党的十八大以来,法治精神、法治理念更加融入民心,法治力量更加深入人心,全民学法知法守法护法的意识不断增强。新时代推动全民尊法遵法、全民知法守法,就要在学法普法用法上下功夫。各级党政机关要把法治纳入党员干部考核内容,提高党员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做到依法行政、秉公办事,领导干部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引导广大群众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要坚持“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通过各种形式、各种渠道、各种载体和平台,用图文并

 茂、通俗易懂的形式进行广泛普法,让法治观念深入人心,全民守法自觉渐成;要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让失信失得者人人指责、处处碰壁、寸步难行,在全社会真正确立守法者受惠、违法者受罚的鲜明导向。

 法治兴则民族兴,法治强则国家强。人人守法纪,凡事依法纪,才能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各级各部门要积极学习贯彻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新“16 字方针”,特别要驾驭好“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三驾马车”让法治建设和社会同成长,与时代共进步,维护社会长治久安。

 抓住 “关键 少数”奏响 “法治 强音”

 2 月 16 日出版的第 4 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更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文章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引导广大群众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领导干部作为具体行使党的执政权和国家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的人,身份特殊、作用突出,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关键。古语说:上行下效,普通群众的一言一行深受领导干部的影响。因此,作为“关键少数”,领导干部要扛起法治使命,以身作则、以上率下,带头尊崇法治、掌握法律、捍卫法治、厉行法治,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用实际行动奏响新的赶考路上的“法治强音”。

 树立法治观念,敬畏法律,做忠实崇尚者。西谚有云:“有用而有效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只有从内心尊崇法治、敬畏法律,才能自觉地遵守

 法律、践行法治。领导干部要扣好法治的“第一粒扣子”,从为政之初就敬法之权威、畏法之严厉,时刻绷紧法律这根弦。要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基本法治观念,懂得“法者,治之端也”的道理,摒弃传统“人治思想”和封建“长官意识”,不以言压法、不以权压法,真正将法治信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

 増强法治意识,掌握法律,做学法先行者。“少知而迷、不知而盲、无知而乱。”学法懂法是守法用法的前提,法律既是行使权力的依据,也是不可逾越的底线、不可触碰的“高压线”,很多事情法律法规都有明确规定,若不学法、不懂法,就会进退失据、由“盲”而“乱”。领导干部要多学多看,舍得花大力气、下苦功夫,不能例囹吞枣、浅尝辄止,要学思践悟习近平法治思想,真正吃透基本精神、准确把握核心要义。要学习同自己所担负的领导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搞清楚什么事能干、什么事不能干,心中高悬法律的明镜,手中紧握法律的戒尺,知晓为官做事的尺度。

 筑牢法治思想,遵纪守法,做坚定捍卫者。“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不善禁者,先禁人而后身。”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领导干部作为“关键少数”,其关注度高、影响力大,要带头遵守法律、带头执行法律、带头依法办事,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要牢记法律底线不可逾越,不能视法律为儿戏,无论工作还是生活,都要恪守法律底线,常怀敬畏之心、常思贪欲之害,确保一举一动合乎法度。要挺身而出、勇于同各种危害法治、破坏法治、践踏法治的言行作斗争,坚决捍卫法律的权威和尊严。

 强化法治思维,厉行法治,做自觉賤行者。“奉法者强则国强,

 奉法者弱则国弱。”法治思维的核心在于限制、约束权力任意行使。领导干部要强化法治思维,把对法治的尊崇、对法律的敬畏转化成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做到在法治之下、而不是法治之外、更不是法治之上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要把握好“可为”和“不可为啲界限,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有权也不任性,带头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严格依照法定权限、规则、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自觉在法治轨道上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化解矛盾、开展工作。

 党员干部要当好法治 “排 头兵”

 2022 年第 4 期《求是》杂志发表的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坚持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更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 设》中指出,推进法治体系建设,重点和难点在于通过严格执法、公 正司法、全民守法,推进法律正确实施,把“纸上的法律”变为“行动中 的法律”。

 法治兴则民族兴,法治强则国家强。党员干部要当好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的“排头兵”,带头信法学法用法,真正将“纸上的 法律”落实到实践中。

 明胸方向,树牢法治信仰“定盘星”。法治必须要被信仰,否则将 形同虚设。法治信仰是法治思维的基础,如果一个社会没有法治信仰、 缺乏法治精神,法治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法治体系建设,坚守法治信仰是前提。而坚守法治信仰,首先需 要明确我们应该坚守什么样的法治信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领 导与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 之魂,是我们的法治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法治的最大区别。离开了党 的领导,就背离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正确轨道,就

 不是我 们所需要的社会主义法治。因此,广大党员干部要以坚持和维护党的 领导为前提,自觉树牢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信仰,努力建设 扎根中国文化、立足中国国情、解决中国问题的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不能被西方错误思潮所误导。

 学法懂法,当好法治建设“带头人”。共产党员是中国人民的先锋 队,是社会风气的引领者和示范者,更是法治社会建设的践行者和推 动者。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认识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 设的必要性,当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带头人”。争做法治建设的“先 行官”,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切实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 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 争做法治建设的“模范者”,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带头尊崇法治、敬畏法律, 将法律法规作为日常行事的“警示牌”;争做法治建设的“宣讲员”,充 分发挥媒体宣传和社会宣传、网上宣传和网下宣传之优势做好法律宣 传、引导工作,全方位、多声部地开展普法宣传。

 依法办事,坚守法治边界“高压线”。党员干部对法治的态度,决 定了法治建设的高度。时刻坚守住法治边界的“高压线”,能够在很大 程度上提升人民群众对法律的信任。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党 员干部要积极投身依法办事的实践之中。要坚持依法议事决策,自觉 在法律范围内活动。凡是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第一原则就是按 法律办事;要坚持依法指导工作,自觉在法律约束的“聚光灯”下行权、 主动在制度的“放大镜”里用权,做到“法无禁止即可为,法无授权不可 为”;要坚持依法选任干部,把能不能遵守法律、依法办事作为考察 干部重要内容,把尊法守法作为衡量干部德才素质的重要标准,把法 治素养和依法办事能力作为提拔使用干部的重

 要依据。从而影响和带 动全党全社会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 法的良好法治环境。

 稳妥把握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辩证关系

 法安天下,德润人心。2 月 16 日出版的第 4 期《求是》杂志发表了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更好 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文章指出,要坚定不移走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正确处理政治和法治、改革和法治、依法 治国和以德治国、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的关系。其中“正确处理依法 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关系”这一要求,阐明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 道路的鲜明特征,对于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 治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法治和德治是现代国家治国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法律是成文的 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两者之间高度互补、高度兼容、高度统一。

 法治彰显的是“刚性”,德治蕴含的是“柔性”。法治的权威性和强制性 可以有效规避道德失控的现象,让德治充分发挥育人、化人、润人的 教化作用。而德治的内在约束性、机理性和规劝性可以让法律褪去教 条的“冰冷”,让法治具有人性的温度。显然,在新时代的法治轨道上 全力推进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必须让法治与德治更加紧 密地结合起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把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努力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和社会秩 序”。可见,国家治理需要法治和德治协同发力。对此,一方面要发 挥德治的精神感召和道德教化作用,既要以道德伦理滋养法治精神, 促使法治与德治相衔接、相适应、相统一,推动法律成为良法善法; 又要在道德教育中营造浓郁的法治氛围,提高群众知法、守法、用法、

 靠法的程度,从而让法律意识贯彻于群众的行为准则中。另一方面要 突出法治的强制作用,着力解决依靠道德无法解决的社会治理的难点、 痛点、堵点问题,严厉惩罚影响恶劣的违法犯罪行为,为向真、向善、 向美、向上的行为撑腰鼓劲。

 法治是政治文明,德治是精神文明。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在法治和 德治中的“头雁效应”,是完善法律和道德的规范体系的应有之义。党 员干部作为党和国家事业的主力军,不仅要带头做法治的参与者、建 设者、组织者,更要带头做德治的引领者、推动者、示范者。要把学 法守法讲法作为最基本的政治觉悟,推动党员干部成为和谐社会建设 的指导者、先行者、奋楫者。要立德修身、以德服人,践行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中淬炼党性、品性、德性, 大力弘扬爱国主义,努力成为楷模榜样,从而增强道德号召力,带动 人民群众提升道德修养和法律意识。

 当前,我国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稳定社会 环境尤为关键。在这种时代背景之下,我们更要稳妥把握好依法治国 和以德治国的辩证关系,讲究“刚柔并济”,...

推荐访问:2022司法责任制学习心得 2022求是发布重要文章《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更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心得体会 求是 法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